22日,“盛唐逸韻——《簪花仕女圖》賞析”主題講座在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凌水書屋舉辦,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圍繞國寶級文物《簪花仕女圖》的畫面細節(jié)與歷史價值,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藝術解讀。
《簪花仕女圖》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是唐代人物畫、仕女畫的代表作。畫面中,幾位貴族女性姿態(tài)柔美、體態(tài)雍容,于春夏之交攜侍女盡享賞花游園之樂。講座中,董寶厚副館長結合畫面中的服飾、妝容、動植物等細節(jié),逐一剖析畫作主題內涵,與讀者共同領略其高超的繪畫造詣與畫面背后所呈現出的唐代社會風尚。
董寶厚副館長詳細解讀了《簪花仕女圖》中的服飾、妝容和發(fā)式等元素。他指出,畫面中的仕女們身著透體博袖敞領寬肥外衣,內著腰身直束至半胸際的曳地長裙,呈現出以“豐肌為美”的審美特征。在妝容方面,唐代女性眉妝樣式呈現出細眉—闊眉—細眉的規(guī)律,畫面中的仕女們眉形短闊、末端上揚,正是唐代粗壯濃重的短闊眉式的典型之一。
《簪花仕女圖》不僅是對唐代女性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反映。董寶厚介紹,唐代以前的繪畫作品以歷史人物、宗教人物或民間傳說為主,而《簪花仕女圖》則標志著畫家開始將筆觸轉向現實世界,較早地描繪了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尤其是唐代貴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唐代社會的進步、人文意識的覺醒與女性地位的提升。
講座最后,董寶厚副館長與在場的觀眾進行互動交流。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講座,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幅國寶級傳世畫作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